0°

埃米尔自行火炮(二战德国128mm埃米尔重型坦克歼击车有多猛?)

1、二战德国128mm埃米尔重型坦克歼击车有多猛?

在本文中小编会将大麦克斯与埃米尔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对于大麦克斯的性能以及细节等一些数据,小编在本文就不多做解释了,今天主要聊的就是二战德军的埃米尔坦克歼击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埃米尔的诞生——碉堡开罐器

法军的马奇诺防线上布满了像这样的钢铁碉堡,要从远距离上摧毁他们几乎就只能依靠大口径长身管的重炮直射

与大麦克斯一样,埃米尔是针对法国马奇诺防线上遍布的钢制乃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坚固工事设计的。1939年,德军高层希望负责对敌军坚固工事进行攻坚的部队能够装备一种安装重型长射程火炮的机动底盘,以在敌军工事的火力范围之外对其发动攻击并将其摧毁。

实际上,无论是对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亦或是德国当时的潜在敌人苏联的塞瓦斯托波尔等要塞据点,德国陆军都需要这样一款长射程重火力自行突击炮。克虏伯公司对此给出的答卷是之前穿甲哥写过的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亨舍尔公司的试验车则是本文的主角——埃米尔重型坦克歼击车。

一辆正在开火的突击虎,其发射威力巨大的380mm火箭弹,但射程准头和射速都很差,只适合在城镇战中使

但值得留意的是,大麦克斯、埃米尔和穿甲哥此前写过的突击虎以及四号灰熊突击炮的性质都不同。后者装备有更好的正面防护以及短身管的大口径火炮,更适合在交战距离更近的城镇作战中轰击建筑物。而埃米尔虽然防护水平欠佳,但装备的是实打实的长身管火炮,无论是射程、弹道性能亦或是穿甲能力都要远远好于后者,更加适合在野外遂行远距离二线直瞄火力支援任务。

一门FlaK40型128mm高射炮,留意其巨大的炮身和超长的身管与一旁士兵的对比

克虏伯公司在大麦克斯上采用的是105mm加农炮,亨舍尔公司则更为大胆地在埃米尔上采用了当时来说前无古人的改进自FlaK40型128mm高射炮的K40型71倍径128mm主炮。要知道即便在7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第一流的主战坦克所使用的也不过是44-55倍径的120/125mm火炮,无论是口径还是身管长度都不如埃米尔。

当然由于发射药、弹药技术以及身管工艺的改良,今天的坦克炮的穿甲性能以及弹道性能当然还是要远远优于70多年前的埃米尔的。

一辆装短75mm火炮的亨舍尔VK3001(H)原型车

但一门K40型128mm火炮重达10吨,要知道当时德军现役坦克中最重的四号坦克也仅有24吨重,其底盘更是只有不到20吨,是无论如何扛不起这门128mm巨炮的。

几经周折,亨舍尔公司最终采用了手中仅有的两辆此前竞标失败的重33吨的VK3001(H)重型坦克原型车作为埃米尔的底盘。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一辆在第521实验坦克歼击营服役的埃米尔,摄于1942年。

在1940年4月25日德军高层视察了亨舍尔工厂,并对埃米尔计划安装128mm火炮感到非常满意,将其命名为13cmKan.(Pz.Sfl.)AufFahrgestell des VK01.30(意为基于30吨底盘的13cm口径自行火炮)。德军高层要求亨舍尔工厂在1941年1月前拿出原型车并送到前线进行实战测试,若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则能获得100辆埃米尔的订单。

写在前面:埃米尔的命名

根据埃米尔曾服役过的德军第521装甲歼击营(Panzerj?ger-Abteilung 521)时任营长库尔特·席德布兰德特(KurtHildebrandt)中尉的日记,当时的德军官兵的确将这种重型坦克歼击车称为犟埃米尔或是倔强的埃米尔(SturerEmil),并且给两辆埃米尔分别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名字:马克斯(Max)和莫里茨(Moriz)。

《马克斯和莫里斯》的插图

这两个名字源自德国作家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于1865年开始发表连载的讽刺插画故事《马克斯和莫里茨:七个孩子气的恶作剧》(《Maxund Moritz – Eine Bubengeschichte in siebenStreichen》)的两个主角。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斯和莫里茨》系列被认为是现代连环漫画的主要先驱之一。对于许多二战时的德军官兵来说,这部连环画可以说是他们共同的童年回忆。

为了行文简洁,穿甲哥在下文中还是以埃米尔之名统一称呼。

二.埃米尔的性能及研发历程

言归正传,我们说回埃米尔的故事。这一部分,穿甲哥将从底盘及动力系统、防护、火力三个主要方面介绍埃米尔的性能以及研发历程。

1.埃米尔的底盘及动力系统

但由于128mm火炮实在是太大太重,即便是作为重型坦克试验车的VK30.01(H)底盘都不能容纳巨大的K40型128mm火炮。亨舍尔工厂实在是拿不出比VK30.01更重型的底盘了,因此也就没能完成德军高层给出的在1941年前拿出原型车的要求,该计划也一度被搁置。

拆除炮塔后的VK3001原型车,留意此时其底盘尚未被加长

亨舍尔厂房中的一辆埃米尔原型车,可见其从动轮的位置很明显被后移,整个车体被拉长

在1941年8-9月间,亨舍尔公司以SchwereBentonknacker(重型反混凝土工事武器)的名称重新开始了埃米尔的研发工作。但这次亨舍尔的设计人员们终于痛下决心,决定将手中仅有的两辆VK30.01原型车的车体进行加长改造,以适配巨大的K40型128mm主炮。

1942年3月4日,第一辆埃米尔原型车才迟迟走出亨舍尔公司的厂房。最终完工的埃米尔的车体长7m,足足将5.81m长的VK30.01原型车底盘拉长了20%。VK30.01的八对交错负重轮和三对托带轮没有进行修改,但位于车体最末端的从动轮被延后了足足1.2m,履带宽度也被增加到52cm。为应对128mm主炮开火的巨大后坐力,第7、8对负重轮的扭杆悬挂系统还经过了特别加强。

埃米尔将动力舱前置,巨大的战斗室占据了整个车身后半部分,依旧有3m的主炮在车体前方

埃米尔最大的卖点就是其128mm主炮,因此原本VK30.01底盘的设计都要迁就这门主炮进行大改。埃米尔沿用了VK30.01的310马力液冷迈巴赫116S型六冲程汽油机,布置在车体后部战斗室下方。除此之外,埃米尔在车体前方中轴线上装有一台SSG-77型机械变速箱,共有6个前进档位和1个倒挡。

罕有的两辆埃米尔同框的照片,此时它们仍在亨舍尔的厂区中进行测试

不过还好,由于悬挂系统经过加强且埃米尔拆除了VK30.01上大多数的装甲,因此即便装上了占全车重量近三分之一的128mm火炮,埃米尔的战斗全重也只有35吨,相较VK30.01仅增重了6%,机动性并没有太大的下降。埃米尔在测试中依然能跑出25km/h的最高时速,对于一款专职二线火力支援的车辆来说,这样的机动性并不算很差。

但埃米尔的128mm炮管足有9.01m长,即便炮尾已经几乎顶到后置战斗室的最尾部,依旧有近3m的炮管露在车体前方。当埃米尔在崎岖地形或是森林中行驶时,这段突出车体前方的炮管可能会有因磕碰地面或是障碍物而损伤乃至断裂的风险,会给野外行军带来一些麻烦。

在野外测试的埃米尔

事实上,埃米尔的动力系统早在德国本土的测试阶段就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一次试射实验后,埃米尔后三对负重轮的扭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后两对负重轮的扭杆也因此得到加强。在野地中行军时埃米尔也常常显得动力不足,尤其是爬坡非常吃力,且液冷汽油机常出现过热问题。

更为致命的是,埃米尔仅有170km的最大公路行程,若是在野地里行军则更是只有80km。

2.埃米尔的防护

行军途中的埃米尔,留意其车体和战斗部正面都挂装了履带板

虽然埃米尔采用了顶部敞开的战斗室,但其作为一辆专职二线直瞄火力支援的车辆,也不需要特别好的装甲。埃米尔战斗室及车体正面都为50mm厚度的轧制垂直均值钢装甲,侧面也有30mm。且埃米尔的车组在实战中会在车体及战斗室正面挂装30mm厚的钢制备用履带板,使其正面达到70-80mm钢装甲的防护水平。

也就是说在两辆埃米尔原型车走上前线的1942年,即便是苏军T-34/KV-1坦克上广泛装备的F34/ZIS-5型76mm坦克炮,在埃米尔超过1500m的作战距离上甚至还不一定能从正面将其击穿。

3.埃米尔的火力——神挡杀神

一辆在前线实验的埃米尔,留意其高扬的炮管上此时已有超过15个击杀环

如果说穿甲哥之前写过的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上的K18型105mm火炮是难以想象的反坦克火力,那么这篇文章的埃米尔装备的K40型128mm火炮则可以说得上是神挡杀神了。

罕有的埃米尔拆除炮口制退器的照片,摄于1942年的亨舍尔厂区

埃米尔的K40型128mm火炮能将重达28.3kg的弹丸加速到880m/s的恐怖初速,能在近距离击穿近250mm厚的垂直均质钢装甲。即便在2000外,这一数据也有近200mm。换句话说,1942年诞生的埃米尔足以在远距离正面击穿一切二战末期的盟军或是苏军装甲车辆,对付一般的碉堡工事更是不在话下。

锦上添花的是,由于埃米尔最初是作为反工事攻坚自行火炮设计的,其弹丸内装有多达550g的PH-Slaz/H.10混合炸药,其威力相当于约800g的TNT炸药。一旦埃米尔的弹丸成功侵彻到目标内部爆炸,将产生毁灭性的后效。

尚在亨舍尔工厂中的埃米尔,此时它没有挂装备用履带板

埃米尔的K40型128mm主炮的炮口动能是发射Pzgr.43型高速硬芯穿甲弹的虎王重型坦克71倍径88mm主炮的2.35倍,是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105mm主炮的2.01倍。

若要说二战中盟军/苏军阵营有哪款坦克炮能够勉强与之一战,就只能是苏军IS-2型重型坦克上装备的长身管122mm火炮了。它能将25kg重的BR-417D型被帽风帽穿甲弹打出800m/s的初速,近距离能击穿230mm垂直均质钢装甲,但其炮口动能依然只有埃米尔的73%。

M103重型坦克的M356型高爆曳光弹,足有一人高。这辆M103隶属于美海军陆战坦克1营,图片摄于1959年。

要说哪款全口径火炮能够完全力压埃米尔的128mm火炮,就只能是战后最后一代重型坦克M103、征服者和T-10M上装备的122/120mm火炮了。以美国M103上装备的M58型120mm炮为例,其发射的弹丸质量为23.1kg的M358型风帽穿甲弹初速高达1067m/s,能在近距离击穿近300mm的装甲,炮口动能比埃米尔还要高出20%。

但实际上其药室容积远比埃米尔的128mm弹药大,弹药的整体体积也要大出不少。更重要的是,M103于1957年才服役,比埃米尔足足晚了15年出世。因此埃米尔的火力放在二战期间,绝对能够称得上是神挡杀神。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车内空间有限且弹药体积较大,埃米尔在车内仅能携带15枚炮弹,不利于持续作战。

一辆埃米尔在展示其最大俯角

穿甲哥认为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与一些游戏中表现的一样,埃米尔主炮的俯角达到了惊人的15°,这也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丘陵、坡地等地形。

三.埃米尔的实战测试

1942年5月初埃米尔完成了所有国内测试,并被重新定位为坦克歼击车,命名为12.8cm SelbsfahrlafetteK.40(L/71)(意为71倍径12.8cm口径火炮自行火炮),并准备送往东线前线。

1942年5月15日,埃米尔原型车与仅剩的一辆大麦克斯原型车一起踏上了开往东线前线的火车。接收它们并把它们投入实战测试的是第521坦克歼击营(Panzerj?ger-Abteilung521),该部队在1940年4月2日组建,在组建之初就是一支专门接收实验性车辆并进行性能测试的部队。

罕有的两辆埃米尔同框的照片,摄于1942年夏,留意在车后的德军官兵以及一挺镜头近处的MG34高射机枪

在1942年7月,埃米尔修正完毕并首次被投入东线前线的实战。但仅有绰号莫里茨的埃米尔坦克歼击车实际参与了战斗,绰号马克斯的埃米尔则由于发动机故障一直在营部进行检修。

埃米尔行驶在苏联的乡间道路上

莫里茨的第一场战斗是一场防御战,约30辆苏军T-34坦克(一说也有KV重型坦克参战)在开阔地向装备有莫里茨号埃米尔坦克歼击车以及一辆大麦克斯的德军阵地发起冲击。碰上这两位,苏军的T-34们可算是倒了血霉。莫里茨号用其令人生畏的K40型128mm主炮从1000-1500m的距离上向T-34开火,T-34只要被命中就难逃被彻底击毁的命运。期间,莫里茨号还曾多次转移射击阵地,其战术机动性得到了检验。

根据当时德军车组的报告,莫里茨号埃米尔坦克歼击车和与其并肩作战的那辆大麦克斯一共确认击毁了多达26辆T-34,其中莫里茨号取得了超过15个击毁战果。

莫里茨号埃米尔坦克歼击车,约摄于1942年冬,此时它的炮管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涂了多达31个击杀环

此后,莫里茨和马克斯号都有参与一些小规模战斗,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证实了128mm火炮在实战中的恐怖威力。约在1942年11月,两辆埃米尔都被调往了斯大林格勒方面。

根据德军文件记载,在1942年12月12日两辆埃米尔都处于随时可参加战斗的状态。但三周后,在1943年1月1日的报告上一辆埃米尔被上报于斯大林格勒城中损失,是发动机一直存在可靠性问题的那辆马克斯号。其应当是因在城镇中发动机再次发生故障而抛锚,车组为避免该车落入苏军之手将该车炸毁。但很可惜,穿甲哥没有找到任何一张该车被毁后的图片。

在1944年被苏联于莫斯科作为战利品展出的莫里茨号埃米尔坦克歼击车,其左是一辆灰熊突击炮。

正所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在马克斯号被车组成员自毁后不久,同在1943年1月,战果累累的莫里茨号终于还是在斯大林格勒近郊近乎完好地被苏军俘获。在经过简单维修后,莫里茨号被运到了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坦克试验场,苏军测试人员围绕其128mm主炮进行了一系列性能试验。

1944年莫里茨被运到莫斯科市区,与其他德军车辆一起作为战利品向市民进行展出。随后在1944年末,莫里茨号还曾远渡重洋,被送到古巴进行展出。1945年莫里茨号回到苏联,终于在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安下了家。直到今天,它还默默地在博物馆中诉说着自己的光辉与无奈。

四.埃米尔的评价

马克斯号埃米尔坦克歼击车,可见其虽然故障不断,却也是战果不俗

与其说埃米尔是一款实验性的坦克歼击车,倒不如说它是K40型128mm火炮的实验平台。从它的设计到测试工作,都是围绕着这门主炮进行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埃米尔无疑是成功的。它成功地在实战中测试了K40型128mm火炮的性能,也探索了在坦克底盘上安装长身管128mm反坦克火炮的可能性,更让其对手苏联感受到了这样一款巨炮的恐怖威力。

现存于美国阿伯丁坦克博物馆的猎虎,无论是其防护还是火力都令人生畏

德军在二战末期装备的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装备的55倍径PaK 44型128mm主炮与埃米尔的K 40型128mm主炮一样都源自FalK40型128mm高射炮,二者在技术上也存在很多共通点。

现存于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的莫里茨号埃米尔坦克歼击车

相比于大麦克斯一辆被毁、一辆下落不明的结局,产量同样仅有两辆的埃米尔不仅取得了更多的战果,更有一辆得以现存至今。在《坦克世界》、《战争雷霆》等游戏作品中,埃米尔更是有着不低的人气和知名度。所以也不得不说,埃米尔更是二战德军大浪淘沙的众多实验车型中非常非常幸运的一员。

2、世界上仅有2辆的德意志坦克歼击车?

请点击输入图

世界上仅有2辆的德意志坦克歼击车

埃米尔坦克歼击车,他的产量也只有2辆。

与“大麦克斯”一样,“埃米尔”是针对法国马奇诺防线上遍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坚固工事

大麦克斯的105mmK18火炮的威力并不能让军方感到满足,德国陆军于1939年要求军工部门研发威力更强的自行火炮。经过一番比较研究后,负责组织军用车辆研发的陆军武器局六处决定将这份研发合同分为两部分,分别由莱茵金属-博西格公司(Rheinmetall—Borsig)和亨舍尔公司(Henschel)承担,前者负责火炮及上层结构的设计,后者负责提供底盘。

当时德军现役坦克中最重的四号坦克也仅有24吨重,其底盘更是只有不到20吨,亨舍尔公司最终采用了手中仅有的两辆此前竞标失败的重33吨的VK3001(H)重型坦克原型车作为“犟埃米尔”的底盘。

VK3001(H)

在1940年4月25日德军高层视察了亨舍尔工厂,并对“埃米尔”计划安装 128mm火炮感到非常满意,德军高层要求亨舍尔工厂在1941年1月前拿出原型车并送到前线进行实战测试,若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则能获得100辆“埃米尔”的订单。可是,该车的实际交付时间大大迟于预期,实际上亨舍尔公司直到1941年3月才拿出第一辆VK3001(H)底盘。1941年6月的一份报告称将在8、9月间完成2辆原型车,可是莱茵金属公司一直拖到1942年初才完成车辆总装并交付军方。

犟埃米尔的火力

犟埃米尔坦克歼击车装备一门威力巨大的由128毫米高炮改装的128mm SFL/61反坦克炮

防空炮的Flak 40单炮本身重达12吨,而经由莱茵金属重新设计的改进型,只有7.8吨左右的重量,

128mm高射炮

FLAK40128mm高射炮

犟埃米尔装备的那一门反坦克炮拥有61倍的口径,而二战末期在西线作战的德军“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虽然也是一门128mm炮,但是他只有55倍口径。

猎虎的穿甲弹使用全装药发射,初速可达950米/秒,其装甲能力在二战时期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对30度倾斜均质装甲进行射击时,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219毫米的30装甲,1000米距离上为200毫米,2000米距离上为178毫米,从理论上来说K44/Pak44型火炮可以击穿二战时期任何一种坦克装甲车辆的正面装甲。

而犟埃米尔的倍径更大,K40型128mm火炮能将重达28.3kg的弹丸加速到880m/s的恐怖初速度,即便在2000外,对于垂直钢板的穿甲能力也有近200mm。1942年诞生的“埃米尔”有可能在远距离正面击穿一切二战末期的盟军或是苏军装甲车辆。同时其弹丸内装有多达550g的PH-Slaz/H. 10混合炸药,其威力相当于约800g的TNT炸药。

犟埃米尔的弹药舱一共可以携带15发128毫米炮弹

犟埃米尔拥有三个驻退/复进作用筒并排布置在炮身上方,采用水平楔式炮闩,并在炮口加装了制退器,以减少后座距离

犟埃米尔的防御力

犟埃米尔车体正面为50毫米,侧面为20毫米,后面为15毫米,战斗室正面为50毫米,侧面及后面为15毫米,火炮防盾为50毫米。战斗室正面挂装30mm厚的钢制备用履带板,使其正面达到70-80mm钢装甲的防护水平。T34和kv1以及苏联大量装备的zis-3反坦克炮在超过1000m甚至还不一定能从正面将其击穿。防御榴弹炮破片和轻武器射击更是不在话下.由于是敞篷车,所以,你懂得

在1500m的穿甲能力T-34 1942是58毫米,KV-1/L11是62毫米

但其作为一辆专职二线直瞄火力支援的车辆,也不需要特别好的装甲.

大麦克斯的机动能力

犟埃米尔发动机为Maybach HL 116型发动机,只有300马力,由于他有35吨重,所以最大公路速度:25千米每小时,最大越野速度13千米每小时

你以为被击毁了?其实没有

犟埃米尔的可靠性不是很好,根据一份报告指出。在一次实弹射击后。“犟埃米尔”后三对负重轮的扭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后两对负重轮的扭杆也因此得到加强。

在野地中行军时“埃米尔”也常常显得动力不足,尤其是爬坡非常吃力,且液冷汽油机常出现过热问题。犟埃米尔仅有170km的最大公路行程,若是在野地里行军则更是只有80km最大行程。“埃米尔”的128mm炮管足有9.01m长,有3m的炮管露在车体前方。当“犟埃米尔”在崎岖地形或是森林中行驶时,这段突出车体前方的炮管可能会有因磕碰地面或是障碍物而损伤乃至断裂的风险

实战中的犟埃米尔

1942年5月15日,这两辆128mm自行火炮样车被下发给国防军第521坦克歼击营,该营官兵称128毫米自行火炮为“倔强的埃米尔”(Sturer Emil),这个称呼作为该型火炮更为普遍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有一份报告充分展示了“埃米尔”的优势,它的128毫米火炮可以在1000米以上的远距离上准确击中苏军坦克,并且足以击毁像KV-1这样的重型坦克。第521装甲歼击营面对苏军的一次进攻时,犟埃米尔和大麦克斯联手创造了在5分钟内击毁14辆苏军坦克的佳绩。在三天的战斗中,德军总共击毁了49辆苏军坦克,其中第521营包办了其中的29辆,大部分来自3辆大口径自行火炮的远程狙杀。

11月521坦歼营参与了在斯大林格勒近郊的作战,而到了12月,在坦歼营的装备列表上就只剩下1辆埃米尔了,不过那一辆也好不到哪儿,第六集团军在苏军大反攻中被歼灭,521坦歼营也不复存在,埃米尔在后撤途中抛弃在斯大林格勒近郊村里,然后被苏军缴获。

世上现存的唯一一辆埃米尔,在俄罗斯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3、战争雷霆埃米尔坦克歼击车属性分析

战争雷霆埃米尔坦克歼击车属性分析,不少玩家都拥有这辆坦克歼击车,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去运用它,下面来看看小编分享的战争雷霆埃米尔坦克歼击车属性分析吧,可以对你有所帮助的。

亲爱的玩家们!

最近我们新加入了一条德国敞篷坦歼的科技树。许多 玩家喜欢这条线上强力的3级载具——大麦克斯和犀牛。它们的装甲可能有点薄弱,但同时它们也拥有一击击溃同级对手的强大火力。当然,这条线还没有补全,所以我们为了1.59的更新制作了又一辆独特的载具。见识一下斯图尔·埃米尔吧!

早在1939年,意识到自己需要强力武器来对抗马奇诺防线的德国陆军开始了埃米尔的研发。但在1942年,形势改变了:法国已经陷落,而德国人现在需要面对完全不同的苏联军队。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国人面对KV系列和T-34一败涂地,急需有效武器对付这些“怪物”的呼声越来越大:德国坦克装备的坦克炮并不能有效地对付前述两者。只有高倍径的防空炮能对它们产生显著效果,例如128毫米FlaK 40防空炮。

试验性的VK3001(H)车体和128毫米防空炮改造的反坦克炮组成了这俩自行火炮,它就是德国急需的对付苏联坦克的利器。就这样,斯图尔·埃米尔这款一开始要成为突击坦克的载具现在成为了反坦克自走炮。

与预期相同,这辆火炮运载车搭载的武器在测试中证明了它对厚装甲无与伦比的穿透效果。然而,埃米尔未能进行大量生产,德国人将赌注压在了虎式坦克的身上(同样装备一门又防空炮改进成的主炮,但口径为88mm)。这意味着历史上仅有的两辆埃米尔在1942年就便被送上了前线。

火炮运载车在战斗中的角色也不难猜测:它们应该从一个安全的地方支援友军部队的进攻。埃米尔没有装备厚装甲,并且它的机动性也不尽人意。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的128mm巨根在敌军坦克面前可是无敌的。从12.8 cm K.40 L/61炮中射出的穿甲弹和猎虎坦克歼击车用的穿甲弹类似,顺便一提,它们是游戏中装有大量炸药且威力最大的后效弹。最后,这门炮也有着非常优秀的俯角:埃米尔可以从-15°角发射那威力巨大の128mm弹,某种意义上讲,这有点像它的兄弟,大麦克斯。啊对了,节约你的弹药,你只有15发备弹,如果你把弹药用光了,你就只好冒着危险和漫长的等待,回基地补充弹药了。

来看看德系敞篷坦歼线吧,练练自己的技术,从而在等埃米尔的期间掌握驾驭这些与众不同的载具的技巧。

4、德国二战时期的128毫米高射炮,实际性能如何?

12.8厘米的FlaK 40是德国二战时期的高射炮。虽然它没有大量生产,但据报道它是那个时代最有效的重型高射炮之一。

这种高射炮的开发始于1936年,合同被授予莱茵金属公司。1937年底,第一门原型高射炮交付测试,并成功完成测试。这种火炮处于战斗状态时重量接近于12吨,以致它的炮管在运输时必须被取下。但是测试显示,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于是在1938年,该种方案被放弃,考虑了其他解决方案。

最终,莱茵金属公司决定简化开火平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种火炮必须被牢牢地固定在水泥板上。这套装置的总重量达到了26.5吨,这使得它几乎不可能进行越野牵引。

不过,最终这种火炮还是于1942年投入生产。它主要被用于定点防御。有四门双联的型号被安装在动物园高射炮塔,还有一些被安装在了柏林,汉堡,维也纳的高射炮塔中。

据称,在柏林战役期间,动物园塔上的枪被成功地用于支援地面部队,在那里,128毫米的重型炮弹摧毁了苏联的装甲。攻占国会大厦的进攻中有数十辆坦克被128毫米重炮摧毁。

该炮可以880米/秒(2890英尺/秒)的速度发射重达27.9公斤(61.5磅)的炮弹,最高射程可达14800米(48556英尺)。与88毫米的FlaK 18 & 36相比,FlaK 40装药量是88毫米火炮的4倍。所以,12.8cm火炮的炮口初速更快。这也让它更加容易命中高速移动的目标。1944年的一次汉堡防空作战中,防空塔上部署的128毫米高炮群,使用400发炮弹,就直接打掉了美军28架B-17重型轰炸机。而同时期,德国的88毫米高炮则需要用2880发炮弹才能打下来一架盟国的B-17轰炸机。由此可见FlaK 40高炮的防空效率有多高。

但因为128毫米高射炮太过于笨重,无法进行越野牵引,只能定点防御使用,所以其实用性远远不如88毫米炮。这种高射炮虽然有六种“移动”版本,这些版本安装在多轴运输车厢的顶部,但在使用中发现这种使用方式仍然笨重难以快速操作。最终这些“移动”版本也被弃置不用。

大量生产这种高射炮既昂贵又复杂,因此交货缓慢,最终总数量也受到了限制,最终128毫米高射炮仅生产了1100多门。128毫米高射炮有一种衍生版本,这就是双联12.8 cm FlaK 40 双联型号,主要安装在防空炮塔上。射速可以达到20发/分。1942年,有10门双联型号投入了生产。另外,1943年生产了8门。截止到1945年2月,这种型号一共生产了34门。128毫米高射炮的另一个衍生品是“128毫米PaK 40”火炮系统,这是FlaK 40的反坦克版本,旨在装备新的“Sturer Emil”履带式重型自行火炮。然而莱茵金属公司的设计在评估后输给了克虏伯公司。在1945年5月战争结束之前,只完成了两个斯图尔·埃米尔自行火炮的原型车。

5、二战重火力坦克歼击车大麦克斯有多强大?

前期小编有带大家详细了解过128mm埃米尔重型坦克歼击车,与大麦克斯简单的做了个对比,并没有对大麦克斯进行详细了解。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二战德国的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是事实上大麦克斯的诞生是个意外,因为最初其实并不是将其作为一辆坦克歼击车进行设计的,而是作为一门自行野战炮。

一:大麦克斯坦克歼击车的诞生及其背景

法军的马奇诺防线上布满了钢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坚固工事,要正面突破这样的壁垒只能依靠火力强大的重炮

在二战欧洲战场正式爆发前,法军的马奇诺防线始终是德军的眼中钉。如果要从正面突破这些由钢铁和混凝土打造的坚固壁垒,一款射程远、威力大、彻甲性能强的火炮是少不了的。当然它最好能够被装在装甲底盘上,以便与德军装甲部队协同推进,在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撕开一个又一个缺口。

两门K18型105mm加农炮,留意其修长的炮管

1939年,克虏伯公司开始了这种攻坚用自行火炮的设计工作。但此时的德军军械库中只有一号、二号轻型坦克和最早期型号的三号、四号中型坦克。即便是最大最重的早期型四号坦克,全重也才将将超过20吨,不可能搭载太重型的火炮。最后,克虏伯公司选择了采用四号坦克底盘搭载52倍径身管的K18型105mm加农炮的设计,作为这项自行火炮计划的原型车。

直接被送到东线前线进行实战测试的大麦克斯,摄于1941年

但在法国投降前,克虏伯公司都没能造出一辆可用的原型车(每日乳法233)。1941年1月,克虏伯公司总算造出基于四号D型坦克坦克底盘、安装K18型105mm加农炮的两辆原型车,并命名为10cm Kannone Panzer-SelbstfahrlafetteIVa(意为10cm口径装甲自行火炮4a型,简称Pz.Sfl.IVa,沿用了德国人一贯的直男武器命名方式)。

但此时马奇诺防线早已不是德军的威胁,那么像Pz.Sfl.IVa这样针对坚固工事设计的重火力自行野战炮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呢?并不是,Pz.Sfl.IVa在日后成为了一款颇为成功的坦克歼击车。当然,这就是穿甲哥在后文中需要介绍的了。

在1941年8月13日,Pz.Sfl.IVa的官方名称被改为10.5 cm K. gepanzerte SelbstfahrlafetteIVa(意为10.5cm口径装甲自行火炮4a型)。这辆名字超长的自行火炮在后世的军迷口中还有一个更加好记、更加脍炙人口的名字——大麦克斯(DickerMax,意为大胖子)。

二战德军的确有一款灰熊突击炮,但此灰熊非彼灰熊。图为一辆第216突击炮营的四号灰熊,摄于1943年的意大利

但是就穿甲哥能够查阅到的资料来看,二战德军对这辆车的官方称谓中从未出现过大麦克斯这一名称,大麦克斯很有可能就只是战后军迷给它起的一个外号。不过在大麦克斯曾服役过的德军第521装甲歼击营(Panzerj?ger-Abteilung521)时任营长库尔特·席德布兰德特(KurtHildebrandt)中尉的日记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麦克斯曾被当时的德军官兵称作灰熊(Brummb?r)。

不过为了各位读者的阅读体验,在下文中穿甲哥还是一律叫它大麦克斯。

被送往东线战场进行性能测试的大麦克斯,留意其与一旁三号F中型坦克的体型对比,大之名实至名归。

言归正传,在1941年1月两辆大麦克斯原型车走出克虏伯工厂后,1941年3月31日,两辆大麦克斯在希特勒本人面前进行了性能展示。

元首以及在场的一众高级军官认为这款装备有大威力火炮的自行火炮除了可以对付坚固工事,还能能够有效地在远距离上击毁当时苏联新锐的T-34和KV系列坦克。因此两辆大麦克斯在1941年4月踏上了驶往东线战场前线的火车,准备通过实战进行性能测试,若测试结果令人满意便可开始大规模量产。

二.大麦克斯的设计

依照惯例,穿甲哥从防护、机动、火力三个方面介绍大麦克斯。当然,穿甲哥的文章,火力永远会是重点。

1.大麦克斯的防护

大麦克斯车体前部有两个小舱室,但只有左侧为驾驶席,右侧舱室中是没有乘员坐席的

虽然是一辆拥有半敞开式战斗室的车辆,大麦克斯的防护却并不是无一是处。其车身正面安装有大倾角的30mm装甲,近乎垂直的战斗室正面装甲也有50mm,别说防御炮弹破片,在远距离上抵御苏军在二战早期广泛装备的45mm坦克炮/反坦克炮都不在话下。

大麦克斯战斗室和车体侧后的装甲则为20mm,就只能挡挡轻武器子弹和炮弹破片了。不过大麦克斯作为一种定位为在远距离遂行反坦克火力支援任务的车辆,理想状态中应一直位于战场的二线进行火力支援而不是上前线与敌军坦克进行近距离的肉搏战。因此强大的装甲对于大麦克斯来说并不是刚需,过于冗余的装甲重量反倒会拖累其机动性。

2.大麦克斯的机动

大麦克斯采用了四号D型中型坦克的底盘,该型坦克为二战初期德军的主力装备之一

大麦克斯采用了四号D型中型坦克的底盘,但没有沿用其300马力的迈巴赫HL120风冷汽油发动机,而是换用了重量更轻、动力输出也更弱的180马力迈巴赫HL66型液冷汽油发动机。

一辆因发动机失火最终导致弹药殉爆而被毁的大麦克斯,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巨大的后置战斗室

但实际上大麦克斯的全重达到了26吨,比四号D型还要重10%左右,且重心更高。在发动机动力还要比四号D几乎腰斩的情况下,机动性必然大受影响。实际上,大麦克斯即便是在测试中也只能开到27km/h的最大公路时速,在野地里可能就只能保持15km/h左右的速度了。

不过,大麦克斯动力系统的缩水是对其战斗室布局进行的妥协。作为一款以重火力为卖点的车辆,大麦克斯的设计必然要以其火力系统的布置为优先。体积巨大的K18火炮需要4人进行操作,其弹药同样也需要很大的储存空间。

因此大麦克斯将原本四号D中型坦克的动力舱拆除,并装上了体积更小的液冷发动机,并将排气管移到了车身侧面,以期最大限度减小对战斗室的影响。

3.大麦克斯的火力——恐怖至极

重达86吨的T95原型车在阿伯丁坦克试验场,它同样安装了一门105mm火炮,摄于1946年

大麦克斯的K18型52倍径105mm火炮对1941年的苏军T34、KV-1、BT系列乃至T-28、T-26来说,可谓是恐怖得难以想象的反坦克火力。要知道美帝在二战后才正式祭出的重达86吨的T95超重型坦克,其主炮也不过是一门62倍径的105mmT5E1型火炮,而它是针对虎王、猎虎这些二战末期才出世的怪物设计的。

野战炮形态的K18型105mm加农炮,它也是大麦克斯的主炮

事实上,105mm口径的K18加农炮的重量和当时德军中大量服役的150mm榴弹炮不相上下。这款长身管加农炮在1920年代末由莱茵金属公司开始研发,并于1933年进入量产。

在1940年K18的产量仅有35门,1941年上升至108门,1942为135门,1943年再次大幅上涨为454门。1944年该炮停产,但同样也是产量最高的一年——701门。算上战前生产的不到100门,K18的产量仅有约1500门。

一辆大麦克斯,留意其炮管末端的7个击杀环,这意味着这辆大麦克斯已经确认击毁了至少7辆苏军坦克

大麦克斯的这门K18主炮发射的穿甲榴弹弹丸重达15.56kg,在经由长达5.46m长的炮管加速后,能打出高达835m/s的初速。且K18的105mm穿甲榴弹中装有多达208g的TNT炸药,一旦击穿敌军车辆或是工事并在其内部爆炸,能造成毁灭性的损害。

大麦克斯和它的五人车组,留意驾驶员头上的护目镜和他右手边的A型炮管固定架

在2km的距离上,K18的105mm穿甲榴弹能够击穿厚达111mm的30°倾角装甲;在1.5km距离则为124mm;在1km距离为138mm;在500m距离这一数据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55mm。换句话说,这门1933年开始量产的火炮在500m的距离上甚至能从正面击穿二战末期才问世的苏军IS-2(1943型)重型坦克和美军M26重型坦克,对付1941年可能出现的一切苏军装甲目标更是如削瓜切菜。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K18的身管很长,大麦克斯在车身前安装了一个A字型的固定架(如上图),以在长距离行军或是运输途中固定主炮。

犀牛坦克歼击车上的71倍径88mm火炮,它也是虎王重型坦克的主炮,留意这枚炮弹足有一米多长

我们不妨拿大麦克斯的K18型105mm主炮和二战末期虎王重型坦克、猎豹坦克歼击车的KwK43型71倍径88mm主炮做一个简单的性能对比。在发射7.3kg的Pzgr.43型APCR弹时,虎王长88mm火炮的初速达到了恐怖的1130m/s。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大麦克斯105mm弹丸的炮口动能竟然比虎王重型坦克还要高出16.4%。且大麦克斯的弹丸质量足有虎王的两倍有多,在远距离上弹丸的存速性能也只会更好。

大麦克斯的K18型105mm主炮在二战中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款令人生畏的反坦克炮。值得一提的是,当作为野战炮使用的时候,大麦克斯也拥有高达19.08km的最大射程,比同时期德军装备的150mm榴弹炮还远。

大麦克斯和它的4名炮组成员。除此之外,大麦克斯还有一名驾驶员,完整的车组共有5人。

辅以大麦克斯巨大的战斗室容积,它可以在战斗室内携带多达25枚炮弹进入战斗。不过由于大麦克斯没有炮塔,其主炮的活动空间较为有限:主炮仅能在轴线左/右各8°的射界内进行瞄准微调,俯仰角倒是有可观的-15°~+10°。在实战中,大麦克斯主要还是依靠驾驶员移动车体进行瞄准。

三.大麦克斯的测试历程——命途多舛

同属521坦克歼击营的一辆128mm埃米尔坦克歼击车,留意其炮管上密密麻麻地有多达36个击杀环

1941年5月,全部两辆大麦克斯都被分配给第521坦克歼击营(Panzerj?ger-Abteilung521)以进行实战测试。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第521坦克歼击营并不是普通的部队。其在1940年4月2日组建,在组建之初就是一支专门接收实验性车辆并进行性能测试的部队。

几乎与大麦克斯同一时期,还有两辆与大麦克斯颇为相似,但装备更令人生畏的128mm火炮的埃米尔坦克歼击车也在这个部队服役。以后有机会的话,穿甲哥也会和各位读者老爷介绍这款实验性的坦克歼击车,在本文中就不做冗述了。

殉爆的大麦克斯,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受损相对较轻的右侧

同一辆殉爆的大麦克斯,可见其车体左侧几乎整个被爆炸撕裂

大麦克斯的实战测试可谓出师不利。在抵达东线不久后,两辆大麦克斯中的一辆的发动机便在公路行军途中意外起火,并最终导致车内弹药殉爆,彻底将该车摧毁。因此大麦克斯的大部分战场实地测试工作都由幸存的那辆进行,本文中绝大多数大麦克斯的配图也都来自幸存的的那辆。

触雷受损后被装载在平板车上并准备运回德国本土克虏伯工厂的幸存大麦克斯,留意其缺少了一个右侧负

幸存的那辆大麦克斯在521营成功撑过了1941年,并进行了大量实战测试,甚至成功击毁了至少7个苏军装甲目标(由上图中大麦克斯炮管上的7个击杀环中可以看出)。

但在1942年初,其在公路行军途中不幸触雷。所幸地雷没有彻底摧毁这辆大麦克斯,只是炸飞了左侧第二个负重轮并重创了第四个负重轮,其悬挂机构和发动机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随后,这辆大麦克斯通过铁路运输被运回到了位于德国本土的克虏伯工厂。在1942年夏,这辆大麦克斯在返厂修复后又被送回了521营并继续进行实战测试。

返厂维修后并重新投入前线的大麦克斯,可见其左侧的前三对负重轮明显被更换过

但在1942年11-12月第521装甲歼击营的报告中,这辆大麦克斯却从其装备序列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并且在此前没有任何该车因机械故障或被敌军击毁而留下的损失记录。

有资料称该车在1942年10月又被送回德国本土并被改造成了一辆绰号Brumbaer的普通四号坦克,穿甲哥认为这是很蹊跷的。因为即便大麦克斯的测试工作结束了,其也可以凭借其超强的火力继续在前线服役,完全没必要费大力气再运回德国本土并改造成一辆普通的四号坦克。因此,该资料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疑点。

四.后记:大麦克斯的实战测试成功吗?

大麦克斯在东线的森林中

单论大麦克斯作为二战德国最早的重火力坦克歼击车的实战测试,实际上是成功的。它在实战测试中证实了重火力坦克歼击车在实战中的价值,可以说是为犀牛、斐迪南、猎豹、猎虎等后来的重火力坦克歼击探索了作战模式。

重新运往前线的大麦克斯

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大麦克斯是二战德国重型坦克歼击车科技树的起点,但却由于1942年末长身管88mm火炮已经进入量产,大麦克斯自身的量产工作便被叫停。仅有一辆大麦克斯曾参与东线的实战,必然也不会对整个战局造成太明显的影响,大麦克斯很快也便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麦克斯的没落,真是应了咱中国的那句古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