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洗劫后(骑马与砍杀被洗劫的村落能否恢复)

我成功占领了一座城市,但是它的周边村庄都遭到了劫掠,一片狼藉。我想请教各位:这些村庄还有救吗?要怎样才能恢复它们的生机呢?感谢大家的帮助。

洗劫后(骑马与砍杀被洗劫的村落能否恢复)

这首《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坛巨匠姜夔的名作。全词去掉了浮华的修饰,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苍凉萧索的景象,笔触飘逸,寓意深远,音韵悠扬,展现出一种清峻挺拔的气韵,孤寂幽怨的情怀。它既揭露了金兵入侵所带来的灾难,又对南宋朝廷的消极应对有所抨击,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全词(节选)如下: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如下:

杜牧曾以佳句赞美你,今若再见定会为你凋零而惊。纵有豆蔻年华的词才,纵有歌颂青楼一梦的才华,也难以表达此时的悲凄感情。二十四桥依旧在,桥下波光闪烁,冷月无声。想那桥边红花年年盛开,不知年年为谁而开?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国皇帝完颜亮南下,江淮失守,天下震惊。完颜亮不久在瓜州被其部下所杀。

据词序所述,淳熙三年,姜夔因途经扬州,见到了战火摧残后扬州的凄惨景象,感慨今日的荒芜,怀念昔日的繁荣,遂作此词,以寄托对扬州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国破山河的哀思。

通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哀凄切的气氛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国事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情的写照。

来源:百度百科——扬州慢·淮左名都

1666年9月2日,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火席卷了整个伦敦。大火过后,伦敦的80%地区成了废墟,90%的伦敦住房化为灰烬,大约有10~20万人流离失所。虽然在大火中死亡的人只有6名,但无数的人却承受了大火带来的饥寒,疾苦和其他苦难。1666年9月2日,一场大火吞噬了伦敦,让刚刚从大瘟疫中幸存的伦敦人又遭受了一场大火的打击。大火是从伦敦桥附近的皇家面包房引发的。9月1日是星期六。晚上10点,皇家面包师托马斯·法里诺像往常一样压好面包炉中的火,检查了一遍周围,然后安心地睡去了。9月2日凌晨2点,法里诺的助手突然从梦中醒来,发现屋子里烟雾弥漫。他赶紧跳下床来往面包烤房跑去,可火焰已经吞噬了面包烤房。他赶紧叫醒法里诺一家。由于整个底楼被大火包围,法里诺与其家人不得不从楼上窗户爬出,通过房顶逃到邻居的房子。法里诺的女仆惊慌失措,一下子倒在地上,被滚滚大火烧死。起初,火势并不迅猛。法里诺的面包房烧了1小时,火苗才开始蔓延到邻居的房屋。尽管东北风狂吹,面包房周围挤满了一排排摇摇欲坠的沥青覆盖的木屋,可从当时的火势看来,这场火灾与平常发生的无数的贫民窟火灾没有什么不同,只要用点力气就能扑灭。几乎同时,以写日记而闻名的英国文学家兼海军行政长官佩皮斯也被其女仆叫醒,说是城里着火了。佩皮斯探头向外看去,觉得这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又重新躺回床上睡觉。不一会儿,火势向泰晤士大街延伸。转眼之间,火势如野马般失控,难以遏制。地方消防人员只能用皮革水桶和手压水泵灭火,在猛烈的烈火面前无济于事,毫无效果。早晨8点,伦敦桥脚下的圣马格努斯教堂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