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孩子你配享太庙(配享太庙网络用语什么意思)

配享太庙:网络梗的由来和含义

配享太庙是一种网络用语,用来开玩笑地感谢别人的恩惠。这个词语的起源,是因为有个网友在看视频的时候,听到剧中人物说了一句配享太庙,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句话拿来创造了各种搞笑的版本,用来表达对别人的感激。其实,配享太庙是古代皇帝给予有功臣的一种极高的荣誉,意思是这些臣子死后可以进入太庙,享受后代帝王的祭祀。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自己的祖先和前辈的地方。太庙的名字在不同的朝代有所变化,夏朝叫世室,殷商叫重屋,周朝叫明堂,秦汉以后叫太庙。最初,太庙只是供奉皇帝的先祖和历代的皇帝。后来,皇帝也允许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进入太庙,这就叫做配享太庙。

明清两代的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按照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礼仪建造的。太庙的大殿两边各有十五间的配殿,东边的配殿供奉有功的皇族,西边的配殿供奉有功的异姓。大殿后面还有中殿和后殿,都是用黄色的琉璃瓦盖的九间大殿,中殿叫寝殿,后殿叫祧庙。太庙里还有其他的建筑,比如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

因为太庙是皇帝家族的专属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直系亲属才能配享太庙。其他的皇亲国戚不行,除非是亲近的或者有功于国家的皇亲,还有那些为国家立下大功的臣子,皇帝批准了,他们死后也可以配享太庙,这些人死后会被以郡王的礼仪安葬。

历史上配享太庙的名人有哪些呢?

清朝:清朝的时候,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通达郡王雅尔噶齐,都是因为死后没有儿子,断了香火,所以顺治皇帝把他们的神位放到了太庙里。除了这些人,还有怡贤亲王胤祥和恭忠亲王奕欣,他们是特殊情况。其他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有战功,才被赐予配享太庙的荣誉。

唐朝:唐朝的时候,有很多高官贵族配享太庙,比如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赵国公、长孙无忌,还有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梁国公、房玄龄等等。

配享太庙:死后的荣耀还是悲哀?

我父亲配享太庙,这句话表面上看,是王大娘子在夸赞自己的父亲有多么的功勋显赫,死后还能配享太庙。实际上,这句话和“我爸是李刚”有着类似的效果,暗含的意思是,我有一个牛逼的爹,你敢惹我吗?

在古代,配享太庙是皇帝给予那些有功于国家的大臣的一种高规格的奖赏,意味着这些大臣死后可以和皇帝一起受到祭祀,享受后人的敬仰。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王大娘子每次做错事或者发脾气的时候,都会拿出自己有一个配享太庙的父亲来威胁对方,声音大得震天响,态度嚣张得无人可比,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句话因为很有气势,也很有嘲讽的意味,所以被网友们拿来当作一个网络梗,用来开玩笑或者挖苦别人,有时候也可以用来反击别人,让对方闭嘴。

这个梗的出处,是来自于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王若佛王大娘子的经典台词,她凭借自己有一个配享太庙的父亲,总是任性的闹事,发泄情绪,一句“我父亲配享太庙”就能让人无言以对。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被称为“世室”,殷商时代被称为“重屋”,周朝时期被称为“明堂”,秦汉时起被称为“太庙”。最早的太庙只是供奉先祖以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