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这样表达的:江南的清明节,春雨绵绵不断,路上的远方客人,个个心事重重,忧郁难解。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的清明节,春雨绵绵不断,路上的远方客人,个个心事重重,忧郁难解。
问一问当地的人,哪里有卖酒的地方?牧童远远地用手指着杏花密布的村落。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这是一首写清明节的诗,诗人杜牧在路上遇到了春雨。清明,本是春色盎然、生机勃勃的时节,但也是气候多变、易有变故的时期,常常碰上“天公不作美”。早在梁代,就有人记录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如果正好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作“泼火雨”。诗人遇到的,正是这样一个天气。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描绘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妙不可言。“纷纷”,如果是形容下雪,那就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恰恰相反,那种让人觉得“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恰恰是春雨的特点。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般的雨,它与夏天的瓢泼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完全不是一个气氛。这“雨纷纷”,正把握了清明“泼火雨”的特色,表达了那种“冷落花柳,笼罩烟雾”的凄美而又迷人的景致。

这“纷纷”在这里当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但是它又不仅仅是这样,它还有一层特别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境。

再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指那些在外奔波的旅客,不是那些赏春游乐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多指的是精神、情感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非常强烈、但是又不明显表露在外的深沉的感情,比如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样的情绪的时候,就常常喜欢用“断魂”这个词来表达他的心情。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看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认识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感都很浓烈的大节日,本应是亲友团圆,或游览赏景,或扫墓祭祖,是主要的礼仪风俗。除了那些贪恋花酒的富贵之人之外,有些有思想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中的味道是相当复杂的。如果再碰上孤身行路,触景生情,那就更容易激起了他的心事。偏偏又遇上细雨纷纷,春衣全湿,这给行人就又增加了一层忧郁。这样来理解,才能明白为什么诗人在这个时候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有道理了吗?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