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诗风呈现冷(如何评价陶渊明的诗歌?)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展现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卓越的水平。(一)他的诗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质朴自然。这与他的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密不可分。他的诗主要反映了平静的田园景色,乡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中所享受的宁静心境;而且是用简单的语言,写实的技巧,率真自然地表达出来,让人觉得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二)陶渊明的诗歌虽然质朴,却不平庸,反而让人感受到厚重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很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凝练的。而在这非常精炼的语言中又蕴含了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社会生活,都基于深厚的现实生活。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描绘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然只是一个常见的字眼,但用在这里却很生动很新颖,中夏清凉幽静的林荫就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汲取的一壶清泉。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个特点。(三)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前引的《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仅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茅屋,村庄中的几缕炊烟,听到深巷的狗吠,树梢的鸡鸣,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了一种境界,它安详平和、质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紧密相关。诗人创作田园诗,目的不在于客观地描绘田园生活,而是要突出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捕捉田园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发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捕捉到诗中来,在平常的生活素材中融入了非凡的思想意境,它悄然感染,使人们既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整篇浑然一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相得益彰。(四)陶渊明的诗歌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有所不同。比如他的田园诗多是清淡悠远,而《咏荆轲》等诗却雄浑有力。但后者虽然雄浑,却又“雄浑得来不觉”(朱熹语),和他的田园诗的质朴自然仍有共通之处。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作,以歌颂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闻名。在现存的一百二十多首陶诗中,反映农村景象和农居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由于他亲身参与了劳动,接触了农民,对农村生活感受较深,所以这类作品呈现了内容真切,感情浓郁,形象鲜明,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为伍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称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从彭泽县令辞职归田后重返田园生活的喜悦心情,是诗人对平和田园的赞美。在这幅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村居图中,包含了朴素的自然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诗人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悠然自得的写照,对陶然自乐的隐居生活的颂扬。“菊”是高洁的象征,“采菊”显示了诗人品格的高尚;“南山”即“庐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比两句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主观与客现融为一体。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暗示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使他的田园诗呈现出淡泊平和、开阔悠远的面貌。在这类描写村民生活的作品中,还有一部分是叙述劳动感受和艰苦生活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出了早出晚归、沾霜带露劳动的艰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