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踏青又叫(踏青是什么干什么的)

1、踏青是什么干什么的

踏青就是春日郊游,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踏青的起源,也与上巳节的出现有关。上巳节,日期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即夏代之前的仍处于母系氏族的男女择偶制度,当时未有婚娶,实行的是一个氏族和另一个氏族的季节性的群婚制度。

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而又继承古上巳节祓禊遗风的结果。上巳节,作为传统节日,晚于作为节气的清明,它的前身是寒食节。春秋时期,相传晋国的臣子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曾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充饥。

重耳回国后,介子推却逃到绵山里。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受赏,被活活烧死。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全国禁火,只能吃冷食,纪念介子推。

2、踏青在古代又叫什么

踏青在古代又叫春游、探春、寻春。踏青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

外出春游踏青注意事项

交通安全放首位。

春季雨多路滑,出行前一定要检查车辆状况,确保车辆行驶正常。出发前,对孩子的汽车座椅认真检查,确认是否安装牢固。最好要给宝宝配备汽车婴儿安全座椅。密切留意天气、路况等信息,及时调整行程安排。当发现墙缝有渗水、天气闷热异常、湿度明显加大,这种情况说明两三天内一定有大暴雨,避免外出。

孩子同行需看牢。

要给孩子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样父母容易找到孩子。在人群拥挤的地方,一定要小心看护孩子。为了以防万一,可以事先在孩子口袋里放一张写有孩子姓名、父母姓名、酒店地址等信息的卡片。平时要向孩子多多灌输不与陌生人搭话、不跟陌生人离开,及时向警方求助的思想,提高孩子自救能力。

高危地区勿涉足。

尽量不要到尚未开发的峭壁、山洞、崖隙等部位去探险,因为这些地方地形复杂、人烟稀少,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大,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难度会非常大。

防火意识要增强。踏青野炊时,要注意风向,不要随便丢弃火种。野炊结束时,要注意用火安全,一定要将点燃的烟头、碳屑等余火彻底熄灭后再离开,避免发生山林火灾。

外出野炊防中毒。

不要随便采集不认识的野菜(包括蘑菇)、野果佐食,以防食物中毒。食物尽量煮熟食用,避免进食生冷食物,防止病从口入。进餐结束后把现场收拾干净,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给孩子做好榜样。

花粉过敏需警惕。

要注意选择春游地点,应尽量回避有花之处,出行前要准备抗过敏药物,预防花粉过敏。景点就医一般都不太方便,预防严重过敏对身体带来的危害。

住宿安全要检查。

远途旅行,在到达目的地后,对住宿房间进行细致的检查,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对房间内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处理,以防孩子受到伤害。了解旅店的消防逃生通道及消防设施的位置,便于紧急情况发生时有效逃生。

3、春天郊游叫踏青 夏秋呢冬天呢叫什么

春天郊游叫踏青,夏天旅游叫避暑,秋天去郊外叫秋游, 冬天一般人都会在家不出门了,所以冬天叫冬藏。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中国踏青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婺源,婺源最美的季节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油菜花成为吸引观光的最佳绿色资源。 江西最美丽的油菜花在“江岭”和“篁岭”,走进婺源江岭和篁岭,处处是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与层层金黄的梯田油菜花、白墙黛瓦的民居相辉映,构成一幅幅唯美的天然画卷。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