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司马昭(司马昭是谁?)

1、司马昭是谁?

2、司马昭的简介

西晋太祖文皇帝司马昭(211-265),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

3、三国中司马昭是个怎样的人

提到司马昭,大家第一时间想到司马昭之心,仿佛司马昭一直被冠以一个篡权夺位的政治家的标签,可是尽管这样,最终当皇帝的也不是他,他的作为只是推动了历史进程。对于一个人物的评价,我们自然不能只看一面,实际上的司马昭在历史属实算的上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

除去有野心这个标签,司马昭在政治上功绩也很大,对此晋书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仅仅几句,给我们刻画出了司马昭勤俭节约,爱国爱民的形象。

除此之外,司马昭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战役,寿春之战。当时司马昭面对诸葛诞起兵,不慌不忙,稳扎稳打,挟天子随太后东征,李广畏敌称疾不前,便杀之示众,大将杀敌有功,便大加封赏。

不仅如此,司马昭还善于采取使用战术,和对手打心理战,制造假象,迷惑对手也是也是溜溜的,有次司马昭命士兵缩紧包围圈,一个只给三升大豆,并派弱兵去淮北取粮食,麻痹敌人做出军中无粮,士兵饥饿之态,又四处传言吴援兵马上就来,迷惑诸葛诞。诸葛诞果然中招,放宽自己的饮食标准,任意官兵吃喝,不久城中即告缺粮。

因此,大家不应该只记得一句俗语,更应该好好了解司马昭的一生,世人皆称他为人宽仁大度,降人不杀,当年寿春一战,敌军头领文钦的儿子文鸯、虎不仅不杀,还封为侯,这种举动让吴国的民众都佩服不已,心悦诚服。

4、司马昭怎么死的

司马昭是病死的。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葬于崇阳陵。九月,司马昭被谥为文王。十二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早年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蜀灭亡后,钟会阴谋造反,司马昭率领大军亲讨。未至,钟会业已败亡。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

司马昭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景初三年(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

正始元年(240年),司马昭任洛阳典农中郎将。当时正值魏明帝大兴奢侈之风以后,司马昭免除苛捐杂税,不误农时,百姓大为喜悦。后转为散骑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曹爽伐蜀时,以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率军出骆谷,驻扎在兴势。蜀将王林夜间偷袭司马昭军营,司马昭坚持按兵不动。王林终于退走。

事后,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占据险要之地而固守,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攻坚而不能下,应赶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曹爽等引军撤退,费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岭,截其归路,魏军夺得险道才得通过。回到京都,拜为议郎。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又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七月,司马昭上奏录用前世名臣元勋之子孙,量才任职。

甘露四年(259年)六月,将荆州分为两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镇守新野,州泰镇守襄阳。使石苞都督扬州,陈骞都督豫州,钟毓都督徐州,宋均监青州诸军事。

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再次推辞,没有接受。

曹髦见威权日去,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同年五月初六夜里,曹髦使冗从仆射李昭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之辱,如今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

王沈、王业急速将此事告知司马昭,司马昭召护军贾充等作戒备。曹髦知道事情泄露,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到达南阙时贾充率兵自外而入,阻挡曹髦。曹髦声称要讨伐有罪之人,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相府中的兵将都不敢迎战。

贾充呵斥诸将说:“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济刺杀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在车中驾崩。司马昭闻讯大惊,自投于地说:“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昭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