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加农炮(加农炮有什么特点?)

1、加农炮有什么特点?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初速较大、射程远、弹道低伸的火炮。它适宜于直接瞄准射击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车辆等地面上的活动目标,也可以对海上目标射击。坦克炮、反坦克炮、舰炮、海岸炮等,具有加农炮特性,属加农炮类型。

加农炮由于弹道低伸,射击死角较大,阵地配置受到地形限制,所以常常与榴弹炮配合使用。

56式85毫米加农炮

56式85毫米加农炮是苏联D-44式毫米加农炮的改进产品,1956年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主要用于反坦克。

该炮采用带大侧孔冲击式炮口制退器的单筒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筒后坐液压节制杆式制退机和液体气压式复进机;瞄准装置包括有58式周视瞄准镜、56式直接瞄准镜和标定器。配用破甲弹、碎甲弹、穿甲弹、榴弹。

美国M-59式加农炮

美国制造,也称M-2式加农炮。20世纪40年代初定型生产的155毫米牵引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装备部队,是美军战时最主要的远程重型火炮,用以装备军及集团军炮兵部队的加农炮营(约3个~5个)。每营炮12门。战后装备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丹麦、希腊、意大利、日本、约旦、韩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前南斯拉夫等国。本炮射程远、威力大,但重量太大、机动性差,靠履带车牵引。该炮早已停产,为M-107式取代。

59-1式130毫米牵引加农炮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是中国炮兵的主力当家炮,装备炮兵师及以后各集团军属炮兵。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配用杀爆燃弹(射程30千米)、远程杀爆弹(32千米)、底排增程弹(38千米)、反坦克子母弹(25千米)等弹药。

89式120毫米自行加农炮

20世纪80年代末装备部队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我军装备的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969年“珍宝岛”事件的爆发,让中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反坦克武器与强敌装甲力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并随即在70年代初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反坦克武器研发工作,12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2、加农炮有哪些特征?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弹道低伸的火炮外形特征是炮管细长,形状像长圆筒,较长身管的加农炮其身管长是口径的70~80倍。

加农炮身世曲折。它的长筒身管是随战争的发展而增长的。16世纪中期,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火炮都是初速低、射程近的滑膛炮。为了提高火炮的初速射程,兵器专家找到增长火炮身管就能使初速和射程问题解决的办法。然而,由于注重了增长火炮身管而忽视了炮弹的研制,结果发生了炸膛,炸得炮毁人亡,1756年,俄国的马尔梯诺夫研制成一种身管长的火炮,适宜于发射爆破弹。此炮的身管长度是口径的10倍,增大了射程,所以备受欧洲各国的喜爱。许多国家为此进行了仿造和改进。混血儿加农炮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角。

最初的加农炮是为了打击一些高强度战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农炮的用途扩大了,除对付坚硬的钢制战船外,既对付横冲直撞的坦克,又毫不留情地打击前沿阵地上的各种目标。

3、加农炮在战争中有什么用途?

外形、弹道和榴弹炮成鲜明对比的是加农炮。它的脖子细长,其长度一般都超过其口径的40倍,而且弹道低伸,初速高,适合直接瞄准射击活动目标(如装甲车辆等),所以通常称作“平射炮”。

加农炮的“加农”一词是根据英文“Cannon”的译音而来的,原文有“长圆筒”的意思。

16世纪中期,各国已普遍采用身管较短的滑膛榴弹炮来发射球形爆破弹和燃烧弹。这种球形弹多是由装着火药或燃烧物的两个半球形弹体组成的,爆炸时发出浓烈的黑烟和臭气。后来,为了提高火炮的初速和射程,人们开始制造身管较长的火炮。于是,加农炮就开始出现了。当时,榴弹炮的身管长度是其口径的6~8倍,而加农炮的峰管长则为18~25倍口径。

起初,用加农炮发射球形爆破弹往往发生炸膛,搞得炮毁人亡。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球形弹强度低,而加农炮的膛内压力大,温度高,使弹丸发热而爆炸。到了1756年,俄国人马尔梯诺夫制成了一种身管长介于榴弹炮和加农炮之间的“独角兽”炮,适合于发射爆破弹,而且增大了射程。这种炮因在炮身上刻有独角兽樗而得名,炮身较长,其身管长为口径的10倍,而炮的药室却呈圆锥形,有利于发射爆破弹。当时,欧洲各国对独角兽炮很感兴趣,纷纷进行仿制和改进,并列入军队装备。他们将这种炮称为:“长炮身的榴弹炮”,可见它是加农炮发展过程中的“混血种”。

1846年,世界上第一门发射长圆形炮弹的线膛炮问世,至此,高膛压的加农炮才得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时,加农炮不仅能发射燃烧弹,还能发射爆炸弹,其威力、射程和精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当时,加农炮多被安装在炮台或战船上,主要用来对付有装甲防护的战船。

随着战争的发展,战船上的装甲不断加厚,而且使用的材料性能不断改进。到了1877年,战船的装甲厚度已增大为550毫米,使用材料也由原来的辗铁改为强度较高的软钢。这样,再用原来的加农炮进行射击就威胁不大了。于是,人们就在增大火炮口径上下功夫,研制出了许多大口径加农炮,有的达450毫米,其威力大大增加。

然而,加农炮的口径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火炮口径越大,使用的发射药就越多,膛内的气压也就相应提高,火炮发射几发炮弹后,炮管内膛受到火药的热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影响,“烧蚀”现象非常严重,火炮极易报废。于是,人们又把改进加农炮的途径由增大口径变为适当减小口径并提高炮弹质量,研究出一种被帽穿甲弹。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加农炮的最大口径虽只有305毫米,但它的威力和寿命却提高了很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身披挂钢甲的“怪物”——英国坦克首次出现在索姆河畔的战场上,它对陆地作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为了对付坦克等活动的装甲目标,就让当时威力巨大的加农炮加入了打坦克的行列。

由于当时的加农炮比较笨重,不能以强有力的火力伴随坦克和步兵同敌人坦克作战,于是人们研制出一种机动性较强的自行加农炮。起初,最简便的方法是把加农炮直接“搬”上坦克底盘进行改装。后来才根据自行加农炮的作战特点设计出一种专用自行底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随着坦克的大量出现,加农炮作为自行反坦克炮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当时采用的有德国的“斐迪南德”1943年式自行反坦克炮、“黑猎豹”1944式自行反坦克炮、英国的“箭手”反坦克炮和美国的M18式自行反坦克炮等。这些火炮的口径多为75毫米至88毫米,最大装甲厚度达200毫米,所以火炮的威力大,防护能力和机动性都很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对付日益增厚的坦克装甲,不仅反坦克炮多采用加农炮,连坦克本身也装备了适于发射穿甲弹的加农坦克炮。如法国于1959年研制的AMX—30主战坦克,就装备了一门105毫米半自动线膛加农炮,有效射程达3000米以上,垂直破甲厚度为360毫米。

美国在1953年装备使用了T—131式280毫米加农原子炮。它既能发射普通弹头的榴弹,又可以发射原子弹头的核弹。发射核弹时,一门炮的威力相当于数千门105毫米榴弹炮齐射的威力。

配用于加农炮的穿甲弹也在不断改进。其弹芯材料已由硬质合金改为硬度和强度都很高的铀合金和钨合金制造,称为“铀芯弹”或“钨芯弹”。

现代加农炮以自行加农炮居多。由于在50年代以来,出现了性能和特点优于榴弹炮和加农炮的自行加榴炮,因而影响了自行加农炮的发展。

自行加农炮目前基本上保持在50至60年代的水平上,改进不大。但它能发射各种炮弹,加之火炮的威力大,所以现在仍然装备各国部队。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